吊车起重能力的计算方法涉及多个因素,包括吊车的吨位、臂长、吊装角度、吊钩和臂的重量等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:
1、按水平距离上限计算
这种方法主要考虑起重臂下轴到吊钩的水平距离(Smax)。这个距离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,通过起重机站、设备基础位置和集装箱放置的方法来确定。
2、通过计算上限提升高度
在实际应用中,由于现场环境的影响,起重机的提升高度往往是有限的。只有当臂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时,才能获得起重机的提升高度(hmax)上限。具体公式如下:
hmax=h1+h2
hl=l*sin(a)
a=arcsin(h1/l)
s=l*cos(a)
其中:
hmax:提升高度上限
h1:从起重机吊臂滑轮组的天车到吊臂下轴的距离
h2:吊杆下轴到地面的距离
l:吊臂长度
a:吊装角度
s:水平提升距离
3、起重机载荷的确定
由于起重机司机在吊装过程中的配合存在差异,无论指挥吊装施工多么仔细,都会出现两台起重机运行速度不同步的现象,导致部分吊装和吊钩偏移,而导致两台起重机吊装载荷分布不均匀。
4、吊车吨位与吊装距离的关系
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将吊车的理论吨位乘以3,再除以要吊的重量,得出距离;反之,除以距离可以得出重量。然而,吊车的实际能力达不到计算出来的结果,还需要考虑主臂和吊钩的重量。
例如:
25吨的吊车起吊到8米远的物体时,计算如下:
25*3=75
75/8=9.375吨
9.375*75%=7.03吨(这里75%是加上吊钩和大臂后的概量)
5、起升速度和起升高度的计算
吊车的起升速度和起升高度根据吊车的起重能力、绳速、起升高度以及负载重量等因素来计算。具体公式如下:
V=Q/(h*t)
h=H*cos(θ)
其中:
V:起升速度(m/s)
Q:吊重(N)
h:起升高度(m)
H:主臂长度(m)
θ:主臂上升角(度)
注意事项
1、现场条件:吊车的起升速度和起升高度不仅与吊车本身相关,还受到工作现场条件的影响,如风速、地形、载荷方向等因素都可能对吊车的起升速度和起升高度产生影响。
2、安全性:在吊装作业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控制,确保操作的安全性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吊车的起重能力,从而选择合适的吊车进行吊装作业。
|